12月13日,是我國的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懷著沉重和敬畏之心,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國家公祭日的歷史由來:
國家公祭日是為了紀念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犧牲的烈士和遇難同胞而設立的紀念日。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在此后的六周內,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奸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國家公祭日的成立: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議,擬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的意義:
銘記歷史:國家公祭日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歷史的傷痛,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讓后人永遠記住侵略者的暴行。
緬懷先烈:向在抗日戰爭等歷史事件中犧牲的烈士致敬,表達對他們的敬仰和緬懷之情。
珍愛和平:通過公祭活動,讓人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努力維護世界和平。
教育后人:通過國家公祭日,教育年輕一代了解歷史,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87年前的今天,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黑暗一頁,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傷痛。
今天,我們在這里,以國家的名義,祭奠那些在戰爭中逝去的生命。我們要銘記歷史,銘記那些為了國家和人民英勇獻身的先烈們。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

“銘記國殤”,意味著不忘過去,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紀念南京大屠殺,不僅是為了悼念那些逝去的生命,也是為了提醒全世界珍惜和平,反對戰爭,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生。同時,我們也要珍惜和平,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要以史為鑒,不斷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自強不息”表達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盡管經歷了無數風雨洗禮,但中國人民始終保持著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正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通過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一帶一路”倡議等實際行動,中國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持久和平與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緬懷歷史,緬懷先烈,緬懷遇難同胞。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車間降溫|廠房降溫|環保空調|湖北盛秦風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www.g81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