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 節氣起源
12月21日,冬至。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相傳“冬至”是在三千多年前作為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周公測出來的,因此有了把冬至作為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是一個吉日,如《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太陽回升,是一個太陽直射點往返循環的開始,應該慶賀。
冬至 · 傳統習俗
WINTER SOLSTICE
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中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歲之說”。
吃燒臘與姜飯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歲。冬至日,吳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飯”的習俗。
冬至 · 向陽而生
WINTER SOLSTICE
在中國的文化中,冬至,滿含期盼,又極具意蘊。
這一天,隨著太陽的位置最靠南邊,白晝變得最短,夜晚變得最長。
一年快要走到終點,終于有時間暫時卸下疲憊,奔赴團圓。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從前,以為自己可以灑脫遠走他鄉追逐夢想,到了冬至這天才懂得,有家回,有人牽掛,就是人間最大的幸福。
北方人習慣吃餃子,月牙狀的外皮代表陰,圓滾滾的餡代表陽,十二道褶是一年十二個月。
南方人則吃湯圓,又叫“冬至團”,象征團圓、圓滿。
一年走到頭,終于可以暫時卸下肩上的重擔,忘卻煩憂之事,與家人圍坐爐旁,親燈火,話家常。
冬至一到,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寒天。天寒地凍,本是最難熬的時刻。
但是古人早就悟出了度過難關的人生智慧,那便是:數著過、耐心等、靜心期待。
熬過一年中最漫長的夜晚,往后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姹紫嫣紅的春天也離我們不遠了。
溫暖正在悄然生起,陽光一點點滲入,所有的幸運也正一步步朝我們走來。
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
冬至,滿含希冀與轉機的一個節氣。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往后每一天,都是向陽而生,美好如約而至。
www.g81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