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日,仲夏至,降溫通風進行時,你是耕耘,也是收獲!
芒種,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因此“芒種”又叫“忙種”,是一個典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 。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陽達到黃經75度便為芒種。芒種的氣溫顯著升高,雨量比較充沛。此時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正處于“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季節。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jú)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期間,在閑暇時間,也會有“送花神”、“嫁樹”等有趣的習俗。為了適應愈加炎熱的天氣,一般飲食習慣也會逐漸偏向清淡。芒種后進入仲夏,氣溫將越來越炎熱,高大廠房車間等高大空間高溫區域降溫通風也是刻不容緩,關于環境與健康的事情無一小事。
在指縫間流淌著,今天,厚厚的日歷又翻到了“芒種”這一頁。
“芒種”,對于春耕夏收、夏種秋收的農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節氣。
既含收獲,又含播種的“芒種”,在二十四節氣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往昔種下的種子,迎來了收獲,讓人們覺得生命的豐盈和飽滿,也給人們以心靈慰藉與溫暖;
人們播下種子,盼望著收獲沉甸甸的果實,讓人們在磨難后看到希望的種子。
芒種時節,是文人筆下“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的田園詩意;
也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怡然自得;更是農家“插秧割麥兩頭忙”的緊張。
“芒種忙種,有收有種”,這一“收”一“種”,不僅道出了芒種節氣的內涵,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諦――人生大事,不過種和收;有種,才有收;種好,才能收好。
在人生中,芒種是收獲,也是耕耘;是結束,也是新生。
在收種間窺見歲月的恒常不變,也在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中感悟人世的寬厚與綿長。
我們是自己命運的播種者,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會在將來深深地影響到自己的命運。
種下能力,收獲事業;種下吉祥,收獲平安;種下人品,收獲人緣;種下希望,收獲幸福;……
心是一塊田,快樂自己種。
一直以來,我們都告誡自己:要做一個努力的人。努力過后哪怕收獲寥寥,甚至顆粒無收,那自己也是無怨無悔的。
努力了不一定有回報,但有回報的時候,一定是努力得來的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芒種的節氣智慧,也是莘莘學子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就算遠離農耕,就算不是考生,我們也該擁有自己的芒種時間,只有珍惜人生的“芒種”,那么,當豐收的歡宴結束,種子回歸土壤,生命才會開始新的輪回,人生也將開啟新的階段。
芒種,只要我們忙而不茫,忙而不盲,未來就會有更清晰的方向,播撒汗水,收獲希望,擁抱夢想,努力朝著心中的方向翱翔!